立秋啦!
天气渐渐转凉
古人如何过秋天?
今天带你认识《秋窗读易图》
看看南宋“学霸”的秋日生活↓
看点一:走进南宋的书房
沉浸式感受古人的秋日雅趣
想象一下,水边岩石旁
一个超有格调的“山景小别墅”
柴门、篱笆、小院
客厅里有屏风、鼓凳
书房门口站着个小书童
宽袍大袖的文人坐在大开窗前
桌案上摊着书卷
他眼望远山河流,若有所思
桌上香炉、香盒可不是摆设
秋天凉了,古人十分讲究
点香既能驱寒除湿,更能提神静心
焚一缕暖香,捧一卷好书,对一片秋山
古人的仪式感就藏在书房一角
窗外,更是视觉享受
松树参天而立,枝干曲折多变
与湖光山色相映成趣
远景山石朦胧,近处庭院错落
推开这扇窗,
收获的不只是美景
更是与南宋文人的一场秋日邂逅
看点二:构图绝了!
白衣学士+两株苍松C位出道
虽是一幅山水画
但是画中人物却格外抢眼
这位南宋读书人一身白衣
在暖棕色调的画里像开了“高光”
而他的位置正好卡在
画面九宫格的黄金交叉点上
怀疑是现代人穿越回去“拍”的
画面中央,两株苍松拔地而起
直顺、高大,在高处交会
天然形成一个巨大的“人”字
松树间的缝隙像一个画框
把读书的文士稳稳地“框”在中央!
因不畏严寒、四季常青的特点
松树在中国文化中象征着
坚贞不屈的君子品格
画家以双松作“框”,托举画中人
疯狂暗示:这位南宋“学霸”不仅有文化
品格也像松树一样坚韧高洁
看点三:画名玄机!
“读易”二字的神来之笔
这幅画的作者刘松年
与李唐、马远、夏圭并称“南宋四大家”
画风以精致细腻著称
然而抛开画作技法不谈
画作中“读易”亦是神来之笔
《易经》深究天地万象
蕴藏“天人合一”的思想
画中人临窗展卷,秋山为伴
这不就是南宋文人的理想生活吗?
清《松轩读易图》 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藏
自刘松年后
“读易图”成为文人画经典题材
明代文徵明、清代石涛都画过同题作品
毕竟谁都想和画里那位一样
不必遁入山林
书斋一隅,心已超然
千载光阴过,展卷亦捧杯
今天的我们
无论是翻开一本好书
或是点一杯入秋的奶茶
都是这秋日人间,最美的仪式感
(来源:国家文物局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