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工作资讯 >> 文博要闻

微光筑烽 各地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主题展览点亮历史记忆

作者:法门寺博物馆  发布时间:2025-08-07 16:35:00  点击数: 2 返回列表

这个夏天,一场跨越时空的集体记忆正在中华大地上徐徐展开。各地文博场馆围绕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依托文物资源,讲好抗战故事,推出相关主题、不同形式的特色展览,带领观众重回烽火连天的抗战岁月。

以物证史 联动共享 讲好抗战故事

各地文博场馆深入挖掘抗战文物资源,加强跨区域协作,充分发挥抗战文物的历史价值和教育功能,打造了一系列主题鲜明的特色展览。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的“为了民族解放与世界和平——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主题展览”开展以来,展厅内人潮涌动,观众们怀着崇敬之情,走进那段波澜壮阔又充满苦难的历史。展览展出照片1525张、文物3237件,从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最早发布的《对日战争宣言》,到赵一曼从被捕到英勇就义的详细档案;从中国抗战巨型照片墙,到中国支援盟军作战景观,展览深挖细节,以物证史,多维度展示伟大抗战历史和伟大抗战精神。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为了民族解放与世界和平——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主题 展览”展厅一角

此外,各地博物馆创新探索片区革命文物统筹利用新形式,推动抗战文物保护利用工作,充分发挥革命文物教育功能。

踏入“山河永固——晋冀鲁豫抗日根据地革命文物展”展厅,聆听晋冀鲁豫抗战的历史回响。展览首次突破地域界限,分为山西、河北、山东和河南4个展区,共计展出四省1000余件革命文物。山西展区《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河北展区“第一二九师命令”、山东展区黎玉使用的望远镜、河南展区林县一区杨耳庄村农民救国会印等重点展品,从太行山脉到黄海之滨,从冀中平原到齐鲁大地,生动再现晋冀鲁豫军民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同仇敌忾、浴血奋战的过程。


山西博物院“山河永固——晋冀鲁豫抗日根据地革命文物展”

浙江省博物馆“北上!北上!——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暨挺进师特展

浙江省博物馆推出的“北上!北上!——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暨挺进师特展”是整合四省革命文物,促进区域内红色资源保护利用的一次有益尝试。展览共展出170余件(套)文物,以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作为切入点,以小见大,展示北上抗日先遣队和挺进师的英勇事迹。革命话语活字印刷体验、红色主题雕版印刷、红色题材有声明信片制作……展览推出丰富的社教活动,助力大思政教育。

社区里,观众们被展板内容吸引,停下脚步久久伫立;学校中,孩子们仔细阅读抗战故事,陷入沉思。青岛市引进“伟大贡献——中国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等4个抗战主题展览,在革命类纪念馆、革命旧址等红色文化场所及博物馆、图书馆、文化馆等公共场所展出,并促进展览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共计划展出140余场。

各地基层博物馆展览同样精彩纷呈。

温州博物馆推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特展”,展现抗战期间温州儿女以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和视死如归的英雄壮举与日军展开浴血奋战,为全国抗战的胜利作出了贡献。

上海市青浦区博物馆的“中流砥柱——图说中国共产党与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主题展以历史影像与图文资料为载体,生动诠释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抗战中的核心作用。

主题丰富 多维叙事 传承抗战记忆

从军事斗争到文化抗战,展览主题的多元化呈现让抗战历史更加饱满而真实;立体化的抗战历史叙事让不同年龄、不同背景的观众都能找到情感共鸣点。

穿越时空,重温中国共产党在民族危亡之际以文艺为武器、凝聚全民抗战力量的壮丽史诗。

北京市劳动人民文化宫(太庙艺术馆)举办的“星火不灭 精神永续——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艺术展”共展出作品200余件(套),以国油版雕、词曲创作等全门类艺术形式呈现伟大抗战精神图谱。冼星海《黄河大合唱》的泛黄手稿,将观众带回救亡图存的烽火年代;胡一川、古元等老一辈艺术家以粗犷有力的刀法,在木刻版画中刻画出抗日救亡的激昂场景。

武汉博物馆“为抗战吹响号角——中国共产党与抗战文化”展览,展出历史图片约130幅,通过珍贵的历史照片与文献,全面系统地再现了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文化抗战,为民族抗战提供强大的理论指导和精神武器。

虎门林则徐纪念馆“赣东北的旗帜”展览

回顾赣东北革命根据地的历史。虎门林则徐纪念馆的“赣东北的旗帜”展览以革命文物结合艺术品及多媒体等,系统展示方志敏同志创建革命根据地的理论、思想、实践以及“方志敏精神”,结合方志敏在鹰潭苏区的革命实践,激励后代爱党爱国爱家乡的红色情怀。

聆听跨越百年的革命爱情故事。廊坊博物馆的“理想与忠贞——革命伉俪在武汉”展览以革命伉俪的独特视角,遴选瞿秋白与杨之华、陈潭秋与徐全直、恽代英与沈葆英等9对在党的历史上,尤其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在武汉战斗过的著名革命伉俪代表,通过近200幅珍贵历史图片,诠释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与使命。

追忆两岸先辈先贤的抗日壮举。金华市博物馆的“金瓯无缺 华夏永固——台湾同胞反殖民反侵略图文展”以生动的在地记忆再现从乙未抗战到台湾光复的50年间,台湾同胞浴血奋战的历程与不屈的民族气节。


南宁市博物馆“岂曰无衣 与子同袍——广西与上海抗战中的国际互助”展览

回望跨洋而来的并肩与硝烟里的双向奔赴。南宁市博物馆的“岂曰无衣 与子同袍——广西与上海抗战中的国际互助”展览以100多张珍贵的历史图片为载体,从个体生命反映时代背景,多角度讲好广西壮族自治区与上海在抗战中的国际互助故事,生动诠释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珍贵价值。

多元形式 立体呈现 诠释抗战精神

聚焦不同载体抗战文物的展览,不仅丰富了抗战主题展览的视觉层次,更以独特的表达方式让历史记忆更加鲜活生动。

观众静静欣赏着油画作品,感受笔触下的精神力量。沈阳博物馆的“丹漆重彩忆峥嵘——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油画修复成果展” 立足于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中国油画的历史语境与修复实践,通过红色主题油画及相关文献与修复技术资料等共计60件展品,系统展示不同主题的油画作品及其修复成果,串联起不同历史时期的视觉记忆,展现了文物保护工作在当代语境中红色精神根脉的赓续传承。

展厅内,珍贵的红色传单标语文物映入眼帘,从号召全民抗战的动员令,到揭露日寇暴行的控诉书,再到鼓舞士气的胜利捷报……每一件展品都诉说着那段烽火连天的岁月。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五家渠市文化馆的“穿越硝烟的纸弹——山西抗战时期红色传单标语展”系统展示了中国共产党在抗战时期如何通过动员全民抗战、凝聚民族力量、瓦解敌军斗志,构筑起“第二战场”的精神防线,并最终赢得抗日战争的胜利。

透过木刻作品体会以刻刀为枪,投身抗战洪流的伟大。中华艺术宫(上海美术馆)的“刀木纪程——上海与新兴木刻的抗战叙事(1931-1949)”展览聚焦新兴木刻,通过143件(套)经典作品及相关文献资料,梳理新兴木刻萌发于上海,弘扬于全国,抗战胜利后再汇聚至上海的传播路径。

一件件与抗战相关的摩崖石刻,成为一段段记录抗战历史的实证。安庆博物馆的“烽火翰墨——抗战大后方石刻拓片展”展出来自重庆、四川、贵州等地的抗战名人摩崖题刻拓片展品,多角度展示了西南大后方军民的爱国情怀与必胜信念。

石湾陶、广绣、潮州木雕……带领观众感受工艺品中的抗战精神。广东民间工艺博物馆的“山河留印:工艺品中的抗战精神与时代赓续”展览汇聚众多极具岭南特色与艺术魅力的民间工艺品,通过丰富多样的工艺门类与众多工艺大师的精品力作,展现岭南民间工艺的高超技艺和抗战精神的深厚内涵。

一封封侨批诉说着往昔的故事,字里行间满是华侨的家国心声。侨批作为海外华侨与家乡亲人之间的书信往来,承载着独特的历史文化价值与情感记忆。中山市博物馆打造了“抗战记忆——侨批中的家国情怀”展览,深度挖掘侨批背后蕴含的深厚历史底蕴与家国情怀,并推出“重温侨批历史 书写时代家书”侨批书法系列体验活动、“侨批中的家国情怀——文博课堂进校园”馆校共建活动等一系列主题活动,让观众多维度、深层次地感受侨批文化的魅力,传承侨批中蕴含的家国情怀。

从深挖文物内涵到推动资源共享,从立体化叙事到多载体表达,各地推出的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主题展览,为观众带来一场跨越时空的精神洗礼,让抗战精神在新时代的土壤中生根发芽。(来源:国家文物局官网)


上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