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工作资讯 >> 文博要闻

陕西发布文物考古工作阶段性成果

作者:法门寺博物馆  发布时间:2025-09-09 13:53:02  点击数: 10 返回列表

日前,陕西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办主题为“探索文物考古工作新模式,服务全省经济高质量发展”新闻发布会,会上,陕西省文物局负责人发布了陕西文物考古工作一系列阶段性成果。

发布会指出,“十四五”期间陕西实施《陕西省“十四五”文物事业发展规划》,颁布《陕西省秦始皇陵保护条例》《宝鸡市周原遗址保护条例》等法规,出台《陕西省基本建设工程考古工作管理办法》《陕西省文物局关于加强文物保护要素保障推进全省高质量项目建设若干措施的通知》等政策文件,公布实施5部文物保护规划和6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区划划定调整方案,完成270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63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地形测绘和保护区划核对工作。同时,加强研发投入,科技考古水平明显提升;加强队伍建设,考古工作力量更加充足;加强研究阐释,考古研究成果持续丰富;统筹推进文物保护与基本建设考古,督促落实考古前置制度取得成效,配合基本建设考古工作稳步推进,推进考古发掘工作质效不断提升,创新实施考古分级分类工作机制。

发布会介绍,陕西不断强化展示交流,用考古成果讲好“陕西故事”“中国故事”。陕西省委宣传部、省文物局联合印发《关于让文物活起来、 扩大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的实施意见》,充分发挥黄帝陵、兵马俑、延安宝塔等中华文明、中国革命的精神标识作用,用好古丝绸之路、秦直道、秦蜀古道等历史文化线路,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国家文化公园、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保护利用模式,加快实现保护传承、文化教育、公共服务、科学研究等功能一体化。挂牌成立“丝绸之路考古合作研究中心”,并指导成立哈萨克斯坦分中心;省内考古机构、院校在“一带一路”国家开展20余次考古与文物保护工作,与多国合作举办20余个主题鲜明的考古出土文物展览;中美田野考古培训班、“秦兵马俑数字教育”三期推进中华文化走进欧美校园,“海外实景课堂”辐射全球44个国家500多所华文学校,在多个领域发出文物声音,展现陕西担当。(来源:国家文物局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