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门寺博物馆
法门寺博物馆位于陕西省宝鸡市扶风县城北10公里处的法门镇,东距西安市110公里,西距宝鸡市90公里。
法门寺始建于东汉末年,距今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因为佛祖真身舍利的入藏而成为中国古代四大佛教圣地之一,素有“关中塔庙始祖”之称。周魏以前称作“阿育王寺”,隋文帝时改称“成实道场”,唐高祖时改名“法门寺”。李唐王朝21位帝王中有8位皇帝六次迎奉佛舍利到长安或洛阳皇宫进行供养,法门寺被誉为皇家寺庙,当送还舍利时,大量的皇室供佛珍宝便伴随着佛指舍利送入地宫。1987年拆除明代残塔时,发现了沉睡1113年的法门寺唐塔地宫,出土了四枚佛指舍利和2499件大唐珍宝,震惊世界。
1987年7月,陕西省人民政府决定,就地建设法门寺博物馆,1988年11月9日法门寺博物馆正式对外开放。法门寺博物馆隶属于宝鸡市文物局直属事业单位,是以大唐文化为主题,集收藏、展览、研究、爱国主义教育、文化交流于一体的国家一级博物馆,国家一级风险单位。博物馆占地面积48779平方米,馆舍以唐风建筑群为主体,建筑面积13768平方米,展陈面积3600多平方米。共有馆藏文物9439件,其中一级文物138件、二级文物25件、三级文物62件,一般文物9214件。馆内基本陈列“宁静的辉煌——法门寺文化文物陈列”,曾荣获第五届全国文物陈列十大精品奖。2022年,法门寺博物馆完成基本陈列提升改造,先后荣获陕西省室内装饰优质工程“阿房宫奖特别大奖”、陕西省第二届(2021—2023年度)博物馆优秀展览评选优秀奖,入选中国美术家协会“为中国而设计”大展。
法门寺博物馆运行30多年来,一直致力于服务于宝鸡地区社会经济文化发展,是宝鸡对外宣传和文化交流的重要窗口。每年接待游客100多万人次以上,圆满完成了中共中央前总书记、国家主席江泽民、胡锦涛,国务院前总理温家宝、前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乔石、前全国政协主席李瑞环等200多批国家及省部级领导的重要接待任务。2014年3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演讲中盛赞法门寺的琉璃器,进一步将法门寺博物馆推向了世界,法门寺博物馆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影响力持续放大。
近年来,法门寺博物馆坚持“管理建馆、学术兴馆、人才强馆”战略,各项事业蓬勃发展。曾被中国社会科学院评为“西部最具魅力的旅游景区”,被陕西省人民政府评为“陕西省精神文明先进建设单位”“陕西省园林式单位”“陕西省卫生先进示范单位”“陕西省文明旅游风景区”“陕西省平安单位”“陕西省绿色文明示范单位”“陕西省文明标兵单位”;荣获“全国优秀地县级博物馆”“第四届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2015年荣获“全国文明单位”,并连续三届保留荣誉称号。